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翻板钓鱼论坛——翻板爱好者的网上家园 (http://turnfishing.com/aspbbs/index.asp) -- 翻板大学堂 (http://turnfishing.com/aspbbs/list.asp?boardid=2) ---- [讨论]为什么爆炸钩不易跑鱼?为什么翻板易跑鱼?我觉得钓叟要仔细研讨这个问题。 (http://turnfishing.com/aspbbs/dispbbs.asp?boardid=2&id=24737) |
-- 作者:渔非鱼9 -- 发布时间:2013/11/9 8:49:36 -- [讨论]为什么爆炸钩不易跑鱼?为什么翻板易跑鱼?我觉得钓叟要仔细研讨这个问题。 最近钓叟在坛子里刮起到讨论“自然泄力”的旋风,我也发起个讨论。 爆炸钩是没有“自然泄力”的,为什么爆炸钩不易跑鱼,而翻板易跑鱼,爆炸钩鱼上钩后饵掉了,没有所谓的“自然泄力”,这与“自然泄力”理论是相悖的,钓叟如何解释此钓鱼人都知道现象? |
-- 作者:老胡 -- 发布时间:2013/11/9 10:54:25 -- 呵呵,这个简单,爆炸钩鱼上钩后没有沉重的饵和坠,完全靠杆和轮卸力,翻板易跑鱼是钓法所决定,罪魁就是饼坠,而“自然卸力”却把它当功臣,原理错误,不用杆是钓鱼的大忌,很难想象如果把传统海竿钓法都改成自然卸力会是什么效果。 |
-- 作者:午夜凶铃 -- 发布时间:2013/11/9 11:02:21 -- "自然泄力"乃翻钓中客观存在的一独特现象,钓叟能把自己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向他致敬!虽然我个人不那么赞同"自然泄力"是翻钓的"正能量"。没有百发百中的,最好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有疑问的,自己试一把再发帖讨论会容易说明问题些。我昨天在广东西江小试了一把,铃响后让鱼自个儿玩,鱼拖着钓组乱窜,结果挂地球挂得我眼球都哭肿了。改天到鱼塘搞。和湘水垂纶一致:野钓慎用! |
-- 作者:烟波钓叟 -- 发布时间:2013/11/9 11:19:03 -- 嘻嘻,看来楼主还是蛮喜爱钓鱼的,知道比对。 钓鱼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中鱼,二是中鱼后的泄力。中鱼是钓鱼的性能,泄力是钓鱼的功能,钓法之中是用原理划分的,不同的钓法有不同的原理。 炸弹钩钓法原理:鱼中钩后,因炸弹饵化的快,没有结实强度而言,起不到产生水阻力,是利用鱼杆的弹性和轮可调泄力,让鱼发力第一次冲锋不拉开鱼嘴,跑鱼,不拉开鱼唇有间隙脱钩,不拉直钩跑鱼,不拉断钩跑鱼,当中鱼信号传来,等钓者发现中鱼信号到起杆,鱼发力第一次冲锋这个过程以完成或正在进行中,只要杆弹性力度合适,泄力大小合适不出现拉开鱼嘴,拉坏鱼嘴有间隙,不断钩,不直钩,这时就利用杆和轮操作上鱼了。 如果杆和鱼轮操作不熟练,杆和轮的质量有问题,是会出现中途跑鱼,断杆,断线等现象的发生。 翻板钓法自然泄力原理:这里指的是在主线上使用太空豆施钓饵饼。拋饵饼结束后,缩杆至杆尖,便于出线时轮到杆尖这断距离出线行程短,出线快。调鱼轮泄力无作用力,只起放线作用。当鱼中钩后,鱼发力第一次冲锋带起饵饼垂直水中,没有化完的饵饼受到太空豆张紧力的作用,杆和轮的这端无作用力只出线,这时通过鱼发力使饵饼产生了水阻力,这个水阻力的大小如果大于了鱼嘴拉力,鱼嘴拉坏鱼跑掉,鱼唇拉坏鱼脱钩,鱼钩拉直鱼跑掉,鱼钩拉断鱼跑掉。我们不知道鱼有多大,冲锋速度有多快,就不知道这个水阻力有多大,为了不使铃响了,鱼没了的现象出现,我们就需要减少这个水阻力,不让鱼跑掉。怎么减呢? 一 选择合适张紧力的太空豆,直径零点三五厘米。可以在线上滑动减少水阻力。 二 垂直于水中的饵饼水阻力最大,我们利用饵饼倾斜的办法来减少水阻力,选择饵饼形状梯形,梯形比面积大,易在水中第一时间倾斜。倾斜角度越大产生水阻越小。 三 饵饼的面积的大小。面积越大产生水阻就越大。 选择好以后,我们就开始搭配,搭配科学合理的钓组来减少饵饼的水阻力,从而达到平衡力的作用,铃响了,鱼还在。嘴没坏,钩没直,也没断。 是利用饵饼,太空豆本身来产生水阻力,也是通过饵饼,太空豆本身来泄去一部分的这个水阻力,我称之为自然泄力!如钓友们有更好的词是可以变更的! 当传来中鱼信号时,等我们发现,鱼发力第一次冲锋很可能结束或正在进行中,我们可以通过杆和轮产生作用力,中止自然泄力来上鱼。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自然泄力原理,人为拉线等办法来挑逗鱼让鱼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次又一次利用没有泄完的那部分水阻力把鱼拖累来上鱼。 为啥翻钓钓友们会感觉易跑鱼呢?是因为饵饼产生的水阻力大于了鱼嘴拉力,鱼钩拉力。在主线上使用太空豆钓饵饼的钓友,还没有发现这个存在的水阻力和泄力现象,没有引起注意,一但钓友们明白后,调整饵饼的形状,大小,太空豆的大小后,科学合理搭配,使饵饼产生的水阻力减小到能平衡鱼嘴拉力,鱼钩拉力时,就不会跑鱼,少跑鱼了! 利用自然泄力原理,科学合理的搭配好钓组!祝钓友们少跑鱼,钓大鱼! 属个人观点供参考! 另外告诉楼主,这个比对我用了十多年,千余次出钓的结果!还有很多钓友一起比对的结果,在此也感谢我的那些钓友!这个翻钓的自然泄力原理是我五年前悟得的,今年上半年才公开!有幸到论坛来与钓友交流!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9 14:00:31编辑过]
|
-- 作者:烟波钓叟 -- 发布时间:2013/11/9 12:58:17 -- 钓友们还可以试一下,用二号线,4号钩,挂住十五斤的草鱼,用杆和轮泄力原理。用二号线,4号钩挂住十五斤的草鱼,用四十平方厘米的梯形饵饼,用三十克的坠,二粒零点三五厘米直径的太空豆,不用杆,不用轮,只用缠线盘缠足够多的线,用自然泄力原理,通过拉线对鱼的挑逗,让鱼一次又一次的发力。多试几次看下哪个原理会跑鱼喽,哪个原理会直钩喽,哪个原理会断线喽。哪个原理会断钩喽,哪个原理最快时间把鱼搞上来喽。 这个试验翻钓只是利用自然泄力原理上鱼,不是翻钓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泄力原理,钓友们別混消了。 钓友们还可以试一下,用上面同样的钓组和原理,挂住三两的鳊鱼(鳊鱼鱼嘴的承受力在淡水鱼中是比较小的),看一下利用翻钓自然泄力原理,三两的鳊鱼会跑掉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9 14:16:53编辑过]
|
-- 作者:西蜀板板 -- 发布时间:2013/11/9 13:20:04 -- 拉开鱼嘴??大力杀竿就是为了刺穿鱼嘴,有的高手杀竿还怕力道不够,跑几步硬杀的也没见拉开鱼嘴,容易拉开鱼嘴的只有鲤鱼,挂得浅,鲤鱼最前面的鱼唇很脆弱.炸弹钩为啥不容易跑鱼,一是线长,鱼吸入深,二就是杀竿,刺穿不是挂住,翻板子线短,吸入不深,挂住后一般刺穿的都是鱼最脆弱的鱼唇部分,大力扬竿很容易跑鱼,如果不是刺穿,而只是挂住,也容易跑鱼.所以翻板要解决相对容易跑鱼的情况,应该着手于改进子线,而不是鼓吹自然泄力. |
-- 作者:烟波钓叟 -- 发布时间:2013/11/9 13:50:09 -- 以下是引用午夜凶铃在2013-11-09 11:02:21的发言:
"自然泄力"乃翻钓中客观存在的一独特现象,钓叟能把自己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向他致敬!虽然我个人不那么赞同"自然泄力"是翻钓的"正能量"。没有百发百中的,最好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有疑问的,自己试一把再发帖讨论会容易说明问题些。我昨天在广东西江小试了一把,铃响后让鱼自个儿玩,鱼拖着钓组乱窜,结果挂地球挂得我眼球都哭肿了。改天到鱼塘搞。和湘水垂纶一致:野钓慎用! 谢谢你!只是对翻钓的喜爱,和钓友们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利用翻钓自然泄力原理溜鱼上鱼,要对钓场非常熟悉的情况进行。还有就是鱼太大,线,钩,杆,轮,承受不住时,利用这个办法起到一种解救的措施,通过出线的速度和轮出线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出鱼的大小,如果是大鱼,可让鱼在中间无障碍物时让自然泄力多发挥几次作用,等鱼力量减少后,在起杆,调节轮泄力,上鱼! 用用楼主宝地给午夜钓友回个话,请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9 15:15:35编辑过]
|
-- 作者:湘水垂纶 -- 发布时间:2013/11/9 15:45:07 -- 诸位兄弟看本跟帖前先用舌尖抵住口腔上腭(不少人更形象称之:天花板),从上齿部住慢慢往后移动,舌尖用力不加大不减小;你会发现:上腭由前部的硬逐渐变软,越接近喉部越软......下腭也不妨来一次? 然后我们再一起想象鱼呑钩时情形,鱼唇:大多是膜组织。腭前部:硬组织(比骨要软)。腭后部:软组织(比肉要硬)。 子线短,钩子在什么部位;子线长,钩子在什么部位。渔具中为什么有摘钩器? 爆炸钓法离不开线轮泄力装置,那么翻板钓法呢?个人认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成败关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9 16:22:01编辑过]
|
-- 作者:湘水垂纶 -- 发布时间:2013/11/9 16:10:01 -- 以下是引用午夜凶铃在2013-11-09 11:02:21的发言:
"自然泄力"乃翻钓中客观存在的一独特现象,钓叟能把自己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向他致敬!虽然我个人不那么赞同"自然泄力"是翻钓的"正能量"。没有百发百中的,最好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有疑问的,自己试一把再发帖讨论会容易说明问题些。我昨天在广东西江小试了一把,铃响后让鱼自个儿玩,鱼拖着钓组乱窜,结果挂地球挂得我眼球都哭肿了。改天到鱼塘搞。和湘水垂纶一致:野钓慎用! 非常同情......到鱼塘尽可能找僻静点地方,你懂滴......并适可而止哦,条条上秤塘主眼睛会笑眯成细线的?!而你又会把眼球哭肿了?!哈哈......顺祝玩得愉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9 16:19:22编辑过]
|
-- 作者:南山斗笠翁 -- 发布时间:2013/11/9 16:56:56 -- 围观着,学习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