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8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2月27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虐畜性”,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难题
朱大可
以大规模养殖黑熊并活取熊胆著称的企业“归真堂”,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创业板上市,这一“噩耗”引发动物保护组织和社会名流的高声抗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宣称,“取熊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舒服”,成为民间舆论痛批的标靶。活取熊胆,已经触犯消费伦理和医学伦理底线,并引发行业利益与公共道德的尖锐冲突。“熊胆”虽大,岂能“包天”?而在这场冲突中,我们已经发现,中国人的动物伦理,正在发生可喜的进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虐畜性”,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难题。虐畜现象大量存在于中药业和中餐业之中,构成笼罩在这两个行业上空的最大阴影。若不加以彻底清算和改造,便会加剧人类的生态危机,并给反对中医药和中餐业的“敌人”提供证据。
中国式虐畜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现场式虐畜,即宰杀和消费的过程合二为一,消费者同时扮演宰杀者的角色,以某种残酷烹饪和进食方式,去获取变态的美食快感。例如“糖醋活鱼”,是将还在张嘴呼吸的活鱼端上桌子,吃其已炸熟的身体部位;“活吃龙虾”的方式大致相同,在龙虾还在摆动触须的情况下,将身上的肉切片蘸料生吃;“生烤驴肉”是将活驴绑在支架上,由刀手直接生剐驴肉,让食客们在其痛苦嚎叫中烤而啖之;“活取猴脑”,则是打开活猴的头盖骨,用勺子直接舀取猴脑啖之,可以制造虐畜和美食的双料欢愉。
第二类是代理式虐畜,即消费者跟虐杀者实施角色分离,虐杀者充当现场代理并承担伦理责任,消费者不用直接观看虐杀过程。这种间接性虐畜,削弱了消费者的精神压力,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面对那些悲剧动物。这种自欺欺人的“道德无辜”,只能纵容更放肆地消费此类物品。熊掌、虎掌(虎骨、虎鞭)、燕窝、鱼翅和麝香,是其中最著名的几项,它们需要一个漫长的捕猎、宰杀、加工、贩运和消费流程,并吸纳更多人汇入这场集体杀戮的游戏。
20世纪以来,除了餐饮业和医药业,还有食品加工业、服装业、艺术品制造业,甚至古董造假业,都更依赖于这些野生皮草和动物器官,由此引发血腥而残酷的盗猎。非洲象牙的主要买家只有两家:需要用象牙来装饰刀具的中东人,以及需要象牙制品去装饰豪华客厅的中国人。在狂欢的消费时代,毫无节制的中国文化,不断挑战公共伦理的底线。
在动物保护与重归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潮流里,虐杀珍贵动物导致了严重的伦理危机。首先是动物的痛苦:宰杀者往往蓄意制造毫无必要的痛苦,以满足虐待狂式的快感。对于来自动物界的惨叫,在旧时代,基于某种傲慢与偏见,人类对此可以充耳不闻。其次是珍稀野生动物的灭绝:为获取藏羚羊皮、犀牛角和象牙,以及鲨鱼鳍(俗称鱼翅),全球性的大规模捕杀,已经造成对动物种群的灭绝性伤害。
对于我们而言,问题的焦点还在于,中国人可能是此类屠杀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据西方媒体报道,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犀牛遭猎杀情况严重,仅2011年就有约448头犀牛被杀,而后走私到中国,因为犀牛角是中药和工艺品的重要原料。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最近发表声明称,自从1989年象牙交易被禁以来,去年缴获象牙多达23吨,代表着2500头大象壮烈牺牲,而“大多数非洲象牙非法运输的最终目的地,是中国和泰国”。
篮球明星姚明和英国商业大亨理查德·布兰森,都试图说服中国食客放弃吃鱼翅的传统。姚明在一则公益广告里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加拿大和美国加州等地,目前已经禁止销售鱼翅。奥巴马去年初签署鲨鱼保护法,严格规定禁止切割后的鱼翅输入美国。就在两周前,奥巴马前往旧金山募集竞选资金,在一家中国城餐馆买了一堆粤式点心。有记者发现,该餐馆菜单上赫然列有鱼翅汤。一个曾经签署鲨鱼保护法的总统,竟光顾一家出售鱼翅的餐馆,当即引发舆论的质疑。
在许多民众看来,凡吃野生动物的,都不是好人。在中国试图改善国际形象的时刻,尽快修订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全面禁止虐畜及消费野生动物,可能是一条自我整容的美妙捷径。
作者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