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麻辣超版精心推出了一篇“细说翻板”的帖,比较全面的总结了现阶段翻板的关键要素和最新成果,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一篇难得的普及性教材,对于初入翻板门和尚未入门的钓友帮助很大,此帖在其他网站转发后,反响很大,相信不少钓友会因此爱上翻板,很高兴有人终于做了这项工作,感谢麻辣。但是,客观的讲,在翻板网,深层次的技术探讨,这段时间基本上已处于停滞状态,这两年的成果一是在翻板关键要素上的共识,基本都在麻辣总结的帖子里了,二是硬线钩和珠珠翻板的出现,这两个是翻板多元化的分支,是创新也是贡献,如果翻板年会要评今年翻板十大有影响的创新贡献或事件的话,毫无疑问,它们应该榜上有名,它们拓展了翻板的应用面,是横向的而不是纵深的,也就是说是锦上添花的创新,用它有益,不用影响也不大。
那么,我们说翻板无止境,肯定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疑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用经验和智慧来解决,本来这个话题我想在猫冬的时候再去探讨,继续写一个“初冬时节话翻板3”之类的文章,现在看来早说比晚说好,一是由于今年自己出钓次数少,有疑问,但经验欠缺,估计总结不好,让更有经验的钓友来说好些。二是看到论坛的探讨气氛有日益淡下去的迹象,大家除了给新手捧捧场,给点意见建议之外,好像觉得没什么东西可探讨了。但是,关于翻板的应用,我平时累积在心中的疑问确实很多,除了饼饵研究个人暂时难有作为之外,有些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集体经验的交流汇总得到解决的。
第一个就是钓位问题。这是所有钓法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翻板有翻板的特点。什么样的钓位才是翻板的好钓位,找鱼窝鱼道是句比较笼统的话,当然也是基本原则,就是回水湾,春钓滩冬钓潭,深钓浅,浅钓深之类,我认为还是不够细,按这样标准去投杆下钓,同时钓,同样有空军,有钓多钓少,为什么?为什么有的一根杆总是响铃,而相邻的杆一天不动,为什么会出这一现象?我认为是跟水下的地形有关,那么具体什么样的地形特征,最能响铃呢,有些地方退水后我去看了,有些没条件研究,觉得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现在还总结不好。
第二个问题,涨水与退水怎么钓。就江钓而言,今年春天我在湘江望月湖段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头两河水好钓,之后涨水难响铃;水正在涨好钓,退到一定位置,哪怕是还在退,也好钓,水稳反而难钓,这似乎跟我们平常接受的知识正相反,也并不是鱼不开口,手杆和串钩有效果。我至今也没想清其中道理,是不是跟今年春旱有关系。而库钓大家都看到了,论坛组织到江垭的活动碰到涨水,收获不好,本次有钓友继牛儿车大爽之后去江垭,情况也不好,不同季节的涨退水,江河和水库分别怎么钓,有没有经验和规律可循?
第三个问题,怎么提高翻板效率,即单位时间上鱼率。我曾在“初冬时间话翻板2”的文章中提到过此类问题,除了把握黄金时间、准备备用杆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老翻们都知道打中一个老是响铃的钓位不容易,前段时间钓过几次鲫鱼,我也体会了手杆打定点窝的好处,就是窝点集中,能准确找窝,收鱼不动窝,窝在鱼在,再钓就快,以前的梭梭板就是这个原理,那么,如能应用到翻板上,将是个巨大的创新,势必大幅度提高翻板效率。为了提高翻板效率,任何思考和尝试,我们都应该鼓励,为其助威,这也是为什么有钓友提出减小钓组落水声,用自动杆是不是有效率的问题,我都觉得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一种对翻板应用方向的思考,减少落水声可以少惊鱼,自动杆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杀鱼,起一个象手杆一样的主动杀鱼作用?这些,我们不要一开始就否定,试一下才会知道。
第四个问题,翻板有没有不适宜的时节。这里说的是时节,即一个季节的某一段时间。从整年来看,春夏秋冬翻板都能上鱼,这是毫无疑问的,有钓友的实战帖为证。但是,对于,某个钓场钓点一定存在一个时节不适宜的问题,这几年我都碰到过,有一段时间,虽然气温水温水位看起来都很合适,翻板就是不上鱼,常来钓的钓友对翻板都失去了信心。此前此后都还可以,就是中间有十天半月不行,是我和那一块常联系的钓友的亲身经历,不得其解,也许一辈子也解不了。不愿想它了,就寄希望于其他钓法,就玩组合钓,但是,至少保持一根翻板,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翻板,因为我们对翻板还不是完全了解。也因为带来惊喜的往往是翻板。或许在今年入冬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总结一下,翻板与其他钓法的组合。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翻板在不同季节的钓法,库钓和江钓不同和相同之处,水深问题,钓大鱼问题,确实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一直没有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但我们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又如此有限,好在翻板网有探讨问题的传统和气氛,有一批悟性好、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技术型钓友,依托集体的经验和智慧,诸多疑问,大家一起努力去解决它。也不一定要急于下结论,给答案,有些问题确实需要很长时间,许多人的实践才能得到相对科学合理的验证和答案。
天气水情渔情千变万化,钓鱼永远没有常胜将军,把自己的疑问或困惑说出来,看是否有人碰到了相同的问题,有同样的思考,更利于翻板的交流和发展,与水平高低无关。
学习!
经过在老家一暑假的钓鱼经历,感觉在河里钓鱼渔获还是会有起伏。在我那个钓点一般钓获好的那天之后5、6天都会不怎么上鱼,特别是正在持续退水的时候,很难上鱼。由于我也是刚学钓鱼,有些规律还需要摸索,我在老家钓鱼算渔获好的了,但那是因为我天天出钓的缘故,很多人在同一个钓点几乎没钓到什么鱼。跟时间可能还是有关系,我常去钓鱼的那个地方上午基本没什么响铃。很少上鱼。我特意试过好几天,而很多人都喜欢上午去,这就造成了他们渔获不好的原因。我一般是下午去,渔获相对要好一些。一个暑假只有一天一条鱼没上。其他多多少少能上些鱼,平均下来应该有3斤每天吧。这当然也得益与对前辈们经验的学习。
钓位、天气、时节、涨退水是所有钓法都要面对的问题,确实也是老问题,主要是还没有人单独从翻板的应用角度做过系统的总结,也没有细化,沿用的还主要是传统钓的经验。
就翻板江钓的钓位而言,打中缓水区水底小范围的凸出部,等于是中了奖,以我个人经验,那就是黄金钓位,已经多次验证了。怎么能验证呢,我有个习惯,比较恋旧,喜欢钓同一地方,涨水也去退水在,只要那里还有鱼钓,实在连游鱼子都钓不到了,就换一个,又钓熟它,直到钓不到为止,再换。所以,每个钓点的地形,闭着眼睛可背得出,加上河西一到枯水季,河床都露出来了,常响铃的位置一看便知。
缓水区的小范围的水底凸出部,一般只能容下一两根杆,这就是为什么一根常响铃,其他杆不怎么响的原因。但仅知道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到一个新钓位,水底情形又是一摸黑,需要较长时间摸索。那么能否从岸边地形呈现的特征,来判断水底情况呢,在河水自然冲击形成的河岸、滩头,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可以发现一定规律。至于具体规律是什么,还需要更长时间多观察一些钓点,看能不能找到共同点。
俺认为这个帖子要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家来讨论;每个分题也要提前处理,也就是列出各个分题目;这样就针对具体的问题来细化讨论,有的放矢。学习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
每年如果能够解决几个翻板钓中的棘手问题,并形成共识,提高翻板钓的技术;可以讲就是一种成果和成就。无任观点如何,也无任对错,只要是对翻板钓整体技术有提高的回帖就应该予以奖励;而且奖励的力度要大!
还是麻辣兄想得细,先探讨吧,看大家兴趣,有无共识
座等学习。。。!
这么说吧 麻辣兄的配置图我看啦~确实还需要改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