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随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启动,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在湘江流域正式打响。
未来5至10年,湖南将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为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全国首个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启动
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70%的GDP,也承载了全省六成以上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6年,湘江首度监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至上世纪90年代,湘江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尤为明显,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治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湖南人民几十年的梦想。”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介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1979年湖南就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省级水环境保护条例《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其后,治理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止过。
1981年,我省首次在湘江流域实施“项目限期治理制度”。1982年,首次实施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8年,湖南省开始着手引进外资治理湘江污染。1996年,利用首笔总额度为1亿美元的外资贷款,完成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湘潭钢铁公司、湖南铁合金厂等工业治污项目。
2005-2007年,我省实施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湘江流域完成了株洲冶炼厂锌烟气除汞、湘潭钢铁公司干熄焦、湘潭皮革工业园、衡阳水口山六厂含铍废水处理等50多项涉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项目,对重金属的削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随着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大幕开启,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被摆上更重要的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将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列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8年至2010年,全省启动“碧水湘江千里行动”, 投入174亿元,重点治理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以及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
这是我省首次对湘江实现全流域联动综合整治,借鉴欧洲莱茵河的整治、管理经验治理湘江。通过3年艰苦努力,共完成2063个整治项目。其中,关闭、退出、停产企业765家;流域内建成62座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填埋场、3个园区污水处理厂;郴州四大矿区由239个小矿整合成22个。
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支持。2009年,《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实施方案》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中央投入5.2亿元资金用于湘江流域46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湘江重金属污染得到遏制。近5年来,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了20%。
年内将关闭、淘汰400余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
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环保专家认为,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长、地域广,面临着污染集中、资金需求大、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
蒋益民介绍,全省有色采选、冶炼、化工、钢铁等重化工业大多分布在湘江流域,株洲、衡阳、湘潭3个主要工业城市尤为集中,形成了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含竹埠港)、郴州有色金属采选冶4个重要工矿区,也是湘江流域4大工矿污染源。集中治理难度较大。
其次,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难度大。重金属污染特性是排入环境后降解周期长,容易形成污染积累,湘江重金属底泥和土壤污染尤为突出,需要不断探索,找到经济实用的技术。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全面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目前,省政府已成立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任主任的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治污责任。
在8月5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启动仪式上,湘江流域8市市长向省政府郑重递交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各市未来5年的具体工作任务。
按照“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强监管”的思路,“十二五”期间,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前3年以取缔关闭、淘汰退出、整治整合、污染源治理和堆存的重金属固废治理为主;后两年在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治理任务计划按年度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头。
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为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长沙七宝山、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等7大工矿区;突出重点行业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等涉重金属行业;突出重点项目为,以饮用水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安全保障项目、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项目、涉及重金属的工业污染控制项目,以及相关的科技支撑及能力建设项目。
当务之急是要切断新的污染源。目前,全省已启动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非法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关闭。预计年内将关闭、淘汰400多家涉重金属企业,株化、株冶等一批大企业的搬迁也有望在今年启动。
与此同时,配合湘江治理,全省将同步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行动,全面改善全省重金属污染状况。
此外,《湖南省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重金属污染治理考核办法》也即将出台。完不成治理任务,各地将面临约谈、区域限批等严厉处罚。
到“十二五”末,解决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在全国地位特别重要,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其进展和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全国重金属‘十二五’治理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如是说。
国家选择湘江作为重金属污染防治试点河流,其意义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述:湖南应“通过5年至10年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环保专家认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将在3个方面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积累经验。首先,它打破了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实现了全流域联动治理;其次,湘江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被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获得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集聚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将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探索出一条路子;再者,治理中采取的“国家投资、企业为主、地方政府配套”的投融资模式,也将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按照国家部署,未来5年,湘江流域将完成927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总资金595亿元,突出完成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大重点任务。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企业数量比2008年减少50%。工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历史遗留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奔流千年的湘江,必将重现“鱼翔浅底”的秀美画卷;“东方莱茵河”的梦想,必将实现!
大家支持,钓鱼人能不用铅片、铅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