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论坛潜水半年,翻盲变翻迷,收获满满。
故首先感谢论坛各位版主、翻友对翻板知识的传播和技术普及付出的辛勤劳动,大家辛苦了。
最近以来,天天上论坛,越来越不安,总觉的亏欠了论坛和翻友们太多的人情。
28日让儿子给我在论坛注册了账号,在抓紧时间拜读了论坛上原先无权拜读的帖子后。今天开始写自己与钓鱼有关的往事。一来还情,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敬意;二来补过,为论坛建设尽点力量。
找回跑丢的大鱼
这条大鱼跑丢五十年了。故事就从那时说起吧。
那时,一到暑假,我们这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就天天结伴去河里玩。每个人嘴上叼着狗尾巴草(穿鱼儿用)、撅着光屁股,在齐脚脖子深的水中找石头缝抓黄辣丁,或追逐沙滩上快搁浅的桃花鱼、鲫鱼板子。
这些鱼儿往往不等人靠近,就会想箭镞般四处逃窜。鱼尾打着水花,发出一阵霹雳啪啪的响声,我们全然不顾人仰马翻或裸露的砾石,疯狂地向鱼儿扑去。
鱼儿不时被抓住,胜利者将鱼举过头顶挥舞炫耀。
颤动的鱼身在蓝天、白云、阳光下闪烁着五彩光芒。
我们欢快的叫喊声、嬉笑声在广阔的河滩上飘荡回响,远处两岸翠绿的竹林、柳枝在风中摇摆应和。
上学的日子,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几分钱,从修鞋的师傅那买来鱼钩和长长的尼龙线,用细竹竿,高粱漂,牙膏皮绑成钓具。蚯蚓、蜻蜓、蚂蚱、大蚂蚁就是最好的鱼饵。
放学后在河沿的树荫下一坐,一节课的功夫,就能垂获几十上百条各色小鱼儿。
虽然每次把战利品交给母亲时,得到的总是责备,可依旧乐此不彼。
大人怎么知道?他的孩子有一万个机会去河里玩耍,小镇上的男孩似乎天生就会游泳。
有次放完下午学,我来到镇子东头的红石潭钓鱼,这里通常是大人才敢游泳的地方。
半节课过去,鱼漂纹丝不动,一反常态。我正百思不得其解时,从水下突然传来一股力量,要拉走我的鱼竿。
我用双手拼命攥住竹竿,站起来时,脚下沙砾一滑,连人带竿掉下了深潭。
在四、五米深的水底,我清楚的看见一条两尺多长的金光大鱼闪了两下,便不见了踪影。可我依旧抓紧鱼竿,不想松开。
很快,四周变黑,我才意识到大鱼钻了岩洞。顿时感到了极大的恐惧,慌忙丢竿把半截身子退出洞口。
上了岸,我一屁股坐在红石岩上,怔怔的看着绿汪汪的水潭,眼里流下了泪水。
我的鱼竿、我的鱼!那一阵,极度的恐惧、懊丧,孤独、无助袭来,五味杂陈堵在心头。
这样的时光也就两年,一场浩劫席转全国。大人开始用老式电话机电鱼、用农药毒鱼,用炸药或武斗的手榴弹炸鱼,家乡这条河,从此满目疮痍,再没了鱼儿的踪影。
两年后,我参加工作离开了小镇和曾经美丽的小河。
如今,我年过花甲。但五十年来,那条大鱼的身影一直让人梦牵魂绕,难以忘怀,进而成了心结。
我企盼有一天能重回水边,去找回我跑丢的大鱼。
岁月如梭、夙愿难释。
记得七十年中期,我办公室窗下不远处,就是一个很大的鱼塘,每每听到鱼儿的炸水声,我都会情不自禁的看上几眼。几次想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购置渔具。后来都放弃了。
那会,在人的思想观念中,钓鱼与打麻将都是小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我当时做青年工作,自然不敢跨越雷池。
八、九十年代,我先后购置过七、八支鱼竿,但终因不能免俗,要忙生计前程。鱼竿就全部送了朋友。自己仅保留了一些钓鱼的书,闲暇之余,书中寻乐。
这些年来,每有出差,总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看了好多大江大河。包括前年与老伴旅游,依然是看水。不管走过没走过,去舟山、太湖、江南的水乡。只要有钓鱼人的身影,就不由自主的多停留一会。
几年前,儿子曾问我60岁后有什么心愿。我曰:第一、抱孙子;第二、回老家,天天坐在汉江边钓鱼。
孙子抱上了,江边钓鱼的事却放下了。儿子的事业刚刚起步,我不忍心事事交他一个人应对,回老家的事自然不提。
直到2014年4月,他的厂子因拆迁搬到灞桥附近,按说,他已能独当一面,却舍不得我们离开,理由是吃惯了妈妈的饭,中午不能免,晚饭则回自己家吃。
为了方便,他在灞河边为我们租了单元房。平时,夫人做饭,我则按夫人的指示:没事逛灞河去。
灞河,西安的母亲河,灞河湿地是西安钓鱼人的天堂。
下期预告:《五个月翻板,了却五十年夙愿之二,灞河学艺》
感谢翻友关注,我们一路相伴。